根据《教育部关于举办首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》(教高函[2015]4号)和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举办首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的通知》(京教函〔2015〕358号)等通知精神,公司决定举办首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校园选拔赛,现就竞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竞赛主题
“互联网+”成就梦想创新创业开辟未来
二、参赛项目要求
参赛项目要能够将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,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、新服务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、医疗、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。主要包括以下类型:
(一)“互联网+”传统产业: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(含一二三产业)领域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;
(二)“互联网+”新业态: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、新模式、新业态创新创业项目,优先鼓励人工智能产业、智能汽车、智能家居、可穿戴设备、互联网金融、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、大规模个性定制等融合型新产品、新模式;
(三)“互联网+”公共服务:互联网与教育、医疗、社区等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;
(四)“互联网+”技术支撑平台: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项目。
三、参赛对象
参赛对象须以创新创业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,允许跨校组建团队,每个参赛团队不少于3人,大赛分为创意组和实践组:
创意组:申报人是团队负责人或创业企业法人,为北京市普通高等公司在校生(可以是本专科生、研究生,不含在职员工);团队尚未正式注册或注册时间晚于2015年5月1日。
实践组:申报人是创业企业法人,为北京市普通高等公司在校生(可以是本专科生、研究生,不含在职员工)或毕业5年以内(2010年6月10日之后毕业)的毕业生;创业企业在2015年5月1日前已注册。
四、竞赛报名安排
参赛团队登陆“全国老员工创业服务网”(http://cy.ncss.org.cn)进行报名,也可通过大赛移动端报名(下载大赛APP或订阅大赛微信公众帐号)。校园选拔赛报名时间截止到8月10日。
五、竞赛选拔安排
需提交的校园选拔赛参赛材料包括:
(一)书面材料:项目计划书一式五份,使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。创意组根据团队创意设计撰写项目计划书,实践组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撰写创业项目计划书。内容主要包括产品/服务介绍、市场分析及定位、商业模式、营销策略、财务分析、风险控制、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。
(二)电子版:包括项目计划书电子版及一分钟展示视频。项目计划书电子版为PDF文件,大小不超过30Mb。视频格式不限,需保证画面流畅,声音清晰,大小不超过1G。
(三)实践组参赛团队还需提交组织结构代码证、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其他佐证材料(专利、著作、政府批文、鉴定材料等)。
以上材料于2015年8月20日提交,地点待定,参看校网相关新闻。
六、参赛项目答辩
所有参赛团队需进行参赛项目答辩,答辩限时为10分钟。项目答辩及展示内容主要包括产品/服务介绍、市场分析及定位、商业模式、营销策略、财务分析、风险控制、团队介绍等,可进行产品实物展示。答辩及展示过程中,语言表达简明扼要,条理清晰。
答辩时间:2015年8月23日上午9:00
答辩地点:待定,关注校网相关新闻
七、竞赛奖励
竞赛设置一、二、三等奖若干,根据《伟德bevictor中文版老员工学科竞赛管理办法(试行)》有关规定进行奖励,并将择优推荐参加市级复赛。
八、竞赛联系方式
教务处白老师,电话:89534637
附件:
首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
北京赛区比赛方案
首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由北京邮电大学承办,比赛方案如下。
一、大赛主题
“互联网+”成就梦想 创新创业开辟未来
二、大赛目的与任务
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,激发老员工创造力,培养造就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生力军;推动赛事成果转化,促进“互联网+”新业态形成,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;以创新引领创业、创业带动就业,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。
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,引导各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创新人才培养机制,切实提高高校员工的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。
三、参赛项目要求
参赛项目要能够将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,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、新服务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、医疗、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。主要包括以下类型:
(一)“互联网+”传统产业: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(含一二三产业)领域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;
(二)“互联网+”新业态: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、新模式、新业态创新创业项目,优先鼓励人工智能产业、智能汽车、智能家居、可穿戴设备、互联网金融、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、大规模个性定制等融合型新产品、新模式;
(三)“互联网+”公共服务:互联网与教育、医疗、社区等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;
(四)“互联网+”技术支撑平台: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项目。
四、参赛对象
参赛对象须以创新创业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,允许跨校组建团队,每个参赛团队不少于3人,大赛分为创意组和实践组:
创意组:申报人是团队负责人或创业企业法人,为北京市普通高等公司在校生(可以是本专科生、研究生,不含在职员工);团队尚未正式注册或注册时间晚于2015年5月1日。
实践组:申报人是创业企业法人,为北京市普通高等公司在校生(可以是本专科生、研究生,不含在职员工)或毕业5年以内(2010年6月10日之后毕业)的毕业生;创业企业在2015年5月1日前已注册。
以创业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。允许跨校组建团队。每个参赛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。
五、赛制与赛程
大赛分为校级初赛、北京市复赛、全国总决赛,各校在校级初赛的基础上择优推荐项目参加北京市复赛(推荐限额将参考校内初赛规模及组织情况,在报名结束后确定),赛程安排如下:
7月:市教委为各高校分配大赛管理帐号,大赛管理平台网址为http://cy.ncss.org.cn/2015/login.html,各校应于7月31日前确定一名联系人,将姓名、手机、邮箱反馈至联系人信箱,并申请加入工作QQ群(群号221443660),届时相关补充通知等信息将在QQ群发布。
参赛团队登陆“全国老员工创业服务网”(http://cy.ncss.org.cn)进行报名,也可通过大赛移动端报名(下载大赛APP或订阅大赛微信公众帐号)。报名时间截止到8月10日。
8月10日—8月25日:各高校根据公司报名情况,组织校内初赛,遴选参加市级复赛项目,于8月25日前将推荐项目通过报名平台提交,并报送相关书面及视频材料。
9月10日前:市教委完成北京市复赛组织及评审工作,根据参赛限额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全国总决赛。
9月16日后-10月初:各有关高校参照总决赛各轮次比赛安排,组织获得总决赛参赛资格队伍进行赛前准备及集训。
10月:参加全国总决赛。
六、赛事安排
(一)初赛
初赛由各高校组织,初赛阶段的参赛材料、比赛环节、评审方式等可参照复赛及总决赛相关程序及要求,由公司自行组织。
(二)复赛
第一轮:参赛材料为项目计划书及一分钟展示视频。实践组参赛团队还需提交组织结构代码证、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其他佐证材料(专利、著作、政府批文、鉴定材料等)。参赛材料按后续通知文件要求,提交至大赛组委会,具体为:
1.书面材料:项目计划书一份(组织结构代码证、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其他佐证材料附后),使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,一式两份。
2.电子版:包括一分钟展示视频及项目计划书电子版。视频格式不限,需保证画面流畅,声音清晰,大小不超过1G。项目计划书电子版为PDF文件,大小不超过30Mb。
第二轮:晋级团队进行现场创业项目展示并回答评委提问。
七、比赛内容
(一)项目计划书评审
创意组根据团队创意设计撰写项目计划书,实践组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撰写创业项目计划书。内容主要包括产品/服务介绍、市场分析及定位、商业模式、营销策略、财务分析、风险控制、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。
(二)项目展示及答辩
参赛团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展示并回答评委提问。项目展示内容主要包括产品/服务介绍、市场分析及定位、商业模式、营销策略、财务分析、风险控制、团队介绍等。可进行产品实物展示。展示及答辩过程中,语言表达简明扼要,条理清晰。
八、大赛奖励
大赛设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。
九、赛事组织
(一)成立首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组委会,负责大赛领导及组织协调工作。
(二)成立首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专家委员会。负责评审标准制定、评审组织及咨询指导等工作。
(三)设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。秘书处设在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。
联 系 人:王菡
电话:010-6228271115001010176
电子信箱:wanghan@bupt.edu.cn
工作QQ群:221443660
教务处、员工处、员工会
2015年8月3日